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召开人文与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意见会

2010年04月30日 16:00

随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海南大学“211”工程大学建设的稳步推进,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以后,面临着如何应对形势变化、提升自身整体实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课题。 为应对这种挑战,同时也推进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根据筹备今年学校科研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及李建保校长关于在6月份之前做好相关筹备工作的要求,2010年4月29日下午,科研处在前期网络征集全校科研机构改革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海南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意见会”,傅国华副校长参加了会议并提出了讨论的中心议题。人文传播学院院长闫广林、副院长刘复生、法学院院长王崇敏、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胡国柳、社科中心主任张治库、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金山、现代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仁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段捷频,以及李英华、杨国良、王丽娅等部分专家参加了讨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讨论一直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黄东益、人事处处长刘雯、科研处处长陈超核、副处长李辽宁、科长杨德禧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内容如下: 一、关于拟成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名称及其边界问题 这个名称受到了比较大的质疑。闫广林认为,根据研究的对象可以将研究学科分成三种: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自然科学;以社会为对象的学科称为社会科学;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虽然有很大的相关度,但是二者的边界区别是明显的,应该将“人文”与“社会”分开,如果要成立,应分别成立“人文研究院”和“社会科学研究院”。黄东益、李仁君、李英华、金山、刘复生、杨国良等教授强烈支持这种观点。李英华、杨国良等强调,人文学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追求的是正本清源,不可急功近利。在社会影响方面,社会科学更加强调政策性、现实性、时效性,而人文学科更强调长期性、人文性、精神性,其影响虽然是隐性的,但是更加深刻和久远。因此,其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上,二者也应该有所区分。 二、关于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必要性和动机问题 大家普遍认为,海南省目前没有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院或人文研究院,这在全国实不多见。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211高校,海南大学要有使命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大家认为,尽管海南大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资源在全省占据首要地位,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由于科研体制和管理机制(包括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现有的人才资源并没有很好的整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在学校层面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平台,形成团队的力量,更好地扩大海南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对于整合当前现有科研机构的利弊问题,闫广林认为,成立研究院有一个动机问题:如果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那么研究院就没有成立的必要,通过其他办法也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是从长期考虑,从理想层面考虑海南大学未来科研工作的发展,则是非常必要的。这两者不同的动机直接决定着研究院成立的价值取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成立研究院应该着眼于学校科研的长远发展,需要有战略视野和长远规划。张治库认为,海南大学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人才资源流失非常严重,令人痛心,迫切需要有一个平台,留住现有的人才。成立研究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能够安心做学问的这片天留住。因此,研究院的成立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三、关于何时成立“人文研究院”或“社会科学研究院”的问题 王崇敏认为,现在确实需要整合全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力量,提升海大的学术地位,提高海大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研究院的成立不能草率从事,需要经过必要的论证。特别是要对学校目前的科研力量、拟成立研究院的机构框架、人员编制、运行体制、管理规范、未来发展目标等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研究院与科研处的关系;研究院与其他学院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以到国内同等层次的高校作调查研究,参照他人的成功做法。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闫广林、胡国柳、刘复生、王丽娅等认为,拟成立的研究院应该是精英汇集的地方,一定要考虑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不能为了解决学校的某个现实问题而成立一个研究院。刘复生认为,研究院的成立需要有战略意识,要有一定的理想目标,不能只是把某些研究机构简单归并,而应该着眼于在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要着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在骨干人才的任用上,一定要给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杨国良认为,成立研究院一定要摸清底细,哪些人进研究院?其中有多少团队?多少研究骨干?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能够做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成立之前的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李仁君认为,可以分三步成立研究院:第一步,在学校层面成立研究院筹备组,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基本确定研究院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二步,确定学术带头人,由带头人具体操作成立有关事宜;第三步,对外招聘研究院的人员。大家认为,尽管研究院成立非常必要和迫切,但前期相关工作一定要准备好。王丽娅认为,鉴于目前的准备情况,建议不要急于上马,先建立研究团队,逐步形成影响力,等到各方面条件具备,再成立相关的研究院。 四、关于“人文研究院”或“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管理问题 如何管理研究院,直接涉及到研究院的生存与发展。胡国柳提出,成立研究院既要解决理想问题,也要解决现实问题。在管理上可以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加以管理。比如,研究院的人员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教学或科研取向选择自己的道路,对于涉及到的原有编制的人员,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加以管理;新加入到研究院的人员,则按照新成立的研究院的相关规定加以管理(比如项目管理制、聘任制等),这种灵活的管理办法有利于人才的整合与流动。在考核方面,研究院要有研究院的“游戏规则”,这样方便研究院的长期管理,但同时这种管理办法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金山认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办法比较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对于教学人员比较短缺的学院来说,从教学岗位向科研岗位流动,必然会对教学工作带来影响。 这里涉及到研究院的定性问题,即研究院是纯粹的科研单位,还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单位?李仁君认为,研究院要定性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特别是要有硕士学位点,因为一定的研究生力量对于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胡国柳认为,研究院可定性为“以研究为主、以教学为辅”。王丽娅认为,研究院的人员可以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对于纯粹作学术研究的人员,按照纯学术的考核标准来衡量;对于既希望做学术、又希望从事教学的人员,则可以采用“科研流动站”的方式加以管理。在管理问题上,闫广林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校级(学校层面成立)、编制(有相对固定的人员)和经费,这三个缺一不可。杨国良认为,研究院要“去行政化”,研究院的负责人不必顶着“正处级”的头衔,既然是纯粹的学术研究单位,就应该按照学术研究的思路来管理,必须去行政化。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五、其他方面的问题 本次征求意见会大家围绕社科中心提交的《关于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报告》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王崇敏、杨国良等认为,从文本自身来看,总体上比较务虚,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据,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论证;闫广林、刘复生提出,报告中所涉及的“通识教育”、“古典诗学研究所”等内容,关系到现有学院与研究院之间的关系,应慎重提出。 傅国华副校长对此次征求意见会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拟成立的研究院一定要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资源;同时要求相关职能处室要抓紧时间,抢抓机遇,做好前期论证工作,以推动学校科研体制改革工作,尽快提升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科研实力和整体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4月30日)

  1. 海南大学
  2. 海南大学
    科学技术发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