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海大党政办(2025)49号)规定,经海南大学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审核同意,对“超高稳定性电极制备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成果名称及简介
该成果包括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或技术秘密等)3项,具体如下:
(1)成果1(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非晶薄膜包裹晶体纳米棒结构一体式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号: ZL 2022 1 1246603.0
成果完成单位:海南大学
具体完成人:王杨; 邓意达; 黄忠; 郑学荣
成果简介:电解水制氢是绿色能源重要方向,中性电解液电解水因其无污染温和,可避免酸性或碱性电解液反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氢/氧析出动力学缓慢、能垒高,亟需低成本高活性催化剂。非晶材料能打破晶体结构的周期性,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改变缺陷附近的电子分布,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寻找一种简便、可行的一步法制备非晶态异质结构是重要挑战。本发明提供一种钼-硫硒化镍非晶薄膜包裹硫硒化镍晶体纳米棒结构的一体式电极及其电解水应用。
(2)成果2(发明专利申请权):
专利名称:适应于宽功率波动的双金属有机凝胶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2024118404728
成果完成单位:海南大学
具体完成人:邓意达; 赵鑫; 郑学荣
成果简介: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重点,但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动力学缓慢会产生高过电位,因此发展高性能催化剂,同时开发适用于宽功率波动的电解水系统至关重要。金属有机凝胶具有优异电催化潜力,但其多为单一金属离子与配体配位,限制了中心金属原子的催化活性。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于宽功率波动的双金属有机凝胶电极材料,其可增加金属活性位点暴露比例,同时导电性和电催化性能,在大电流密度波动下依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3)成果3(技术秘密):
成果名称:大面积电极≥1000 m2制备技术
成果完成单位:海南大学
具体完成人:郑学荣
成果简介:针对电解水制氢规模化应用中电极面积受限的核心痛点,研发出≥1000 m2 大面积电极制备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小面积电极难以适配工业级制氢设备的瓶颈,所制备电极在500-1000 mA cm-2工业电流密度下,电解槽的析氢/析氧过电位显著降低,长期运行稳定性优异,且能量转化效率高。电极的电流承载能力、催化活性、循环寿命等核心性能指标均达到领先水平,为电解水制氢工业化降本增效、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二、拟交易价格
转让费:210.00万元
三、价格形成过程
经成果完成人与出资方卧龙电气(上海)中央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商,双方同意该成果以协议定价210.00万元买断。
特此公示,公示期15 日,自2025年11月6日起至2025年11月20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学校成果转 化办公室反映。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898-66190627
海南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
2025年11月6日